儀器銷售部
電 話:010-62969867
傳 真:010-82782201
手 機:15510478722
效勞專線:400 6601118
Email:shidaijiance@163.com
網址:www.beijingshidai.com.cn
國产儀器儀表與進口产品有哪些差距
使用時間和測量精度呈數量級差距
“做實驗之前,我們很想買國产儀器,價錢上肯定合算一些,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國产儀器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很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寧可多花一點錢買使用時間更長的進口儀器。”一位從事病毒研究的科學家這樣說。想必這也是我國許多儀器用戶的共同感覺。可見,中國儀器儀表产品與國外产品存在着難以否認的差距。
那麼,國产儀器儀表與進口的产品究竟存在哪些差距呢?
中國科協2007年3月發布了他們組織的調查結果:中國儀器儀表中的主體分析儀器,社會上正在應用的有90余種分析儀器,中國能夠生产的产品為20余種,不到總量的1/3。其中,生命科學專用儀器約有80余種,中國商品化的生命科學專用儀器产品只有6種,目前在研的約10多種,離市場需求相差很遠。這是數量上的差距。
在技藝上,現有國內中低檔产品大部分可與替代進口产品,大拿**产品的可靠性指標,即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與國外产品相比,約相差1-2個數量級。在測量精度上,現有國內产品與外國产品一般相差1個數量級。因為中國對儀器的基礎技藝和製造工藝的研究不夠,一些影響可靠性的關鍵技藝,如精密加工技藝、密封技藝,焊接技藝等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产品,特別是**产品的性能不夠穩定和可靠。
在性能上,目前,外國产智能化程度相當高,通過對原始信息的數字處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幹擾對信息影響,提高了产品的耐環境性和測量真實性。而國內現有产品智能化程度還較低。另外,产品的網絡化在國外已經進入實用階段,而我國基本上處在起步階段,從而使产品的性能、性能落後。
有關專家展現,當今國外产品的更新周期大約在2—3年。新技藝的儲備往往可以提前到10年。而我國産業往往通過引進外國技藝來達成一代产品的更新,引進後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产品開發方面原創性成果很少。一些采用新原理的产品,在我國還處於空白狀態。科研院所在跟蹤新技藝方面雖然有成果,但與産業結合产業化相當艱難,導致产品技藝更新的周期長。
此外,國內儀器缺乏針對使用對象而開發的專用解決方案。國外近年測量控製與儀器儀表的擴展趨勢是開發儀器儀表與應用對象緊密結合的軟件产品,最終向用戶供應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6×10kw火電機組的機組性能計算軟件、煉油工藝的優化軟件、專門用於醫療儀器的圖形處理軟件等,國內産業在這方面尚未形成产業。基礎薄弱,體製機製未理順。參與調研的專家展現,儀器儀表屬於高科技产業,而我國在产業擴展中多依賴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而這一優勢在儀器儀表产業中難以發揮作用。
他們認為,造成我國儀器儀表产品與國外差距的原因有幾個方面。我國産業運行機製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擴展的要求。在擴展的過程中,一批國家投資的骨幹産業面臨产品老化、技藝人員流失的嚴峻局面,經改製,雖在生产與經營上有所改善,但科技**能力仍然不夠;一批機製**、運行靈活的民營産業正在逐步成為新的亮點,但産業絕大多數是中小産業,規模小,且多半尚未能掌握先進核心技藝,**成果少,還不能與外國大公司抗衡。
首先,國家整體的产、學、研等有機結合體製和政策沒有形成,**成果轉化率低,技藝應用較差。改革開放初期,儀器儀表工業與國外差距大,産業普遍向外尋求技藝來源,雖然近期有所轉變,也有産業脫穎而出,但總體上産業自主**技藝成果與應用結合好的不多。大産業成長困難。
我國科研機構涉及測控技藝及相關儀器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實用性較差。對相關的生产製造技藝,特別是核心工藝技藝研究深度和力度不夠,二次開發的工作量很大,成果的轉化率低。高中檔儀器产品和系統涉及不同範圍內具一定深度的應用技藝,國外産業設有專業部門並持有經驗豐富的應用人才,而我國儀器儀表産業往往對大型工程工藝不熟悉,缺乏應用技藝的集成能力。因此,生产**产品比較困難。
其次,缺乏國家強有力的研究支援體製。儀器儀表工業品種多、批量小,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的投入。但目前國家投資途徑分散,難以集中重點。産業既不能像外國産業那樣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參與競爭,又缺乏研究資源的戰略投資。同時,新技藝市場化所需要的市場環境還沒有完善。
專家們說,“由於體製機製沒有理順,自然造成我國儀器儀表工業缺乏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熟悉、精通各學科交叉的彙總型人才。儀器科學技藝不僅涉及的學科範圍廣泛,並且只有能盡快發現、利用、集成各種新原理、新概念、新技藝、新材料和新工藝等嶄新科技成果的人,才能策劃和製造出世界**的測量控製與儀器儀表产品。人才短缺,自然影響工業的擴展。這無疑也是造成國产儀器儀表與進口产品差距的重要原因”。
(中國儀器儀表信息網)